世一i書網
首頁 > 幼兒資訊 > 幼教新訊
*
標題 日期
從小學會獨處,孩子長大才會獨立思考 2016-10-11
從小學會獨處,孩子長大才會獨立思考
作者:時報出版 文│莎拉・梅特蘭
社會上有種強烈的觀念,認為獨處是種學習來的技巧,而我認為這觀點也絕非空穴來風。我們都知道社交性是透過文化習得的:想想看我們花了多少時間才教會孩子與 他人「分享」、不要咬別人、懂得感恩、控制脾氣,年紀大了一些則要教他們穿著得宜、不要偷東西或說謊、體諒別人。雖然我們相信人類生來就有群體互動的基 因、是社交動物,而且若要活得成功,就必須擁有親密的個人關係並「交到朋友、影響他人」,但是我們並不會預期孩童「自然而然」就產生社交能力。
可是,我們沒有花同等的心力鼓勵孩童培養出健康的獨處能力、探索獨處的意義、甚至享受獨處,我們反而會費盡心力設法「保護他們」不進行這類的練習或體驗。我相信這麼做會讓孩子喪失部分能力,或者至少無法應對一些人生中很可能碰上的狀況。
如果你相當害怕獨處,要讓自己的孩子體驗孤獨可能不會是件易事。我們知道獨處對有些人來說相當重要,而且任何人都可能碰上獨處的片刻。我們知道獨處幾乎可說是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,還能從中培養出一種真誠豐富的自我身分感。我們會替小孩子安排各式各樣的體驗,我們會希望年輕人培養風險衡量能力、抵抗力、以及堅強面對未來艱困情境的能力。我們會希望他們有豐富的想像力、行動力、自由以及快樂。以上提到的所有東西,有時反而能靠獨處和享受獨處的能力更上一層樓。
有 些策略能幫助在幼兒時期培養出這些技巧。不幸的是,許多兒童心理學家,尤其是某些熱門育兒「教科書」的作者,都認為幼兒的心理相當脆弱、必須想盡辦法加以 保護;任何恐懼感都會傷害他們,就算恐懼會帶來正面豐富的體驗,還是應該要無時無刻、不計任何代價保護孩童,不讓他們感到驚慌。
 
七個方法,培養孩子獨處的能力
現 代社會對獨處的恐懼影響了我們的判斷力,導致我們推崇更進一步的干涉、過度保護、過多的刺激與社交互動。不過,倒有些育兒專家勇敢地站出來,提出與潮流相 反的意見:安東尼·史脫爾與近期《失去山林的孩子》(Last Child in the Woods, 2005)的作者理查‧洛夫(Richard Louv)都是值得探討的例子。以下列出的是我認為能夠讓孩子安全體驗、練習獨處的方法:
1)靜靜抱住小寶寶,別刻意立即追求情感交流。享受被寶寶盯著看所帶來的寧靜與溫暖。如果真的控制不住自己,想跟寶寶互動,那就唱歌(最好哼些沒有文字的歌曲),別說話。
2)偶爾讓小孩自己玩耍。 別插手干涉,或是強迫幼兒進行互動式的玩耍。就我的經驗來說,森林是練習獨處入門最好的地方。孩子可以體驗無人監管的感覺,但其實你人就在非常近的地方。 她只要躲在樹後面、就可以假裝自己只有一個人,不過實際上她離你只有幾公尺遠,你聽得到她所有的一舉一動。森林對小人兒來說是非常美麗的驚奇空間,而且其 實出奇的安全:你聽得到其他人接近的聲音;在水裡時不時會發生溺死意外,但森林裡卻鮮少會有真正的壞事發生。
3)唸些關於小朋友一個人面對危險、克服危險的故事給孩子聽。 這就是許多經典童話故事的中心寓意,主角獨自處於困境當中,但卻透過勇氣與機智翻轉局面。許多這種故事已經流傳了數百年(甚至數千年);當中肯定有什麼地 方寫得沒錯。大人經常會擔心嚇到自己的孩子,不過請仔細觀察看看吧,只要最後有美滿的結局,孩子們喜歡被稍稍嚇到的感覺。
4)有時讓孩子覺得無聊也不是件壞事。不會持續受到刺激的孩子,會培養出較高的積極想像力、更堅強的自我充足感、甚至還可能有更高的自尊心。
5)越晚給孩子手機越好。如果真的在特定場合有實際需求,或者他們要去做些會讓你擔心的事,把手機借給他們即可。
6)千萬別用孤立(命令孩子回去房間)當作懲罰。這麼一來,他們永遠沒辦法以正面情緒善用獨處這件事,而且他們會認為獨處是不好的、是不開心的。如果你有些空間可以當作孩子的個人天地,那就給他們「休息時間」當作獎勵吧。
7)有清楚明確的原因,才可以打斷正在從事單人活動的孩子(閱讀、單人喜好、在戶外閒晃)。「晚餐時間了,快回來」跟「乖寶貝,你自己一個人沒問題嗎?」有很大的差別。
 
溺愛的出發點也許是好的,但是結果卻導致孩子心智不健康
現代的孩子並不開心。我相信這是因為超過半世紀以來,我們不斷增加對孩子的監視、掌控和干涉,而且溺愛了他們脆弱的自尊心。
立 意絕對是良好的,但很不幸卻導致了不良的後果。診斷出心智健康問題的孩童數量越來越多(1到16歲有10%的孩童患有可診斷出的心智失調);有太多孩子注 意力低得可憐;我們疏離了年輕一代,他們的判斷力似乎越來越糟糕,而且還無法衡量自己面對的危險,甚至不相信大人、也不想要與大人交流。當然,我並不是說 讓年輕人獨處就能馬上讓這些悲慘問題迎刃而解,但說不定真的值得一試。我認為有兩個相當重要的議題值得探討:腦子夠有創意的人,幾乎幼兒時期都有獨處的經 驗;小孩們喜歡在安全的環境下體驗害怕的感覺(所以才會有遊樂園這種地方)。
孩童跟成人一樣,都需要份量不一的直接刺激、陪伴、社交互動與獨處時間。如果不讓他們體驗獨處的感覺,你跟他們都沒辦法知道,他們自己究竟是個怎樣的人。
摘自 莎拉・梅特蘭 《艾倫‧狄波頓的人生學校:開始享受獨處》/時報出版
資料來源:http://gfamily.cwgv.com.tw/content/index/5440
世一文化版權所有 Copyright © 2013 ACME All Rights Reserved.  未經合法授權,請勿翻載本站,版權所有、轉載必究      網頁設計 鉅潞科技